冬夜的火桶
上一次回老家,母亲从杂物间里搬出一只火桶,嘴里念叨着:“起霜了,要用火桶了。”我说:“妈,都什么年代了,还用这种老火桶,过两天,我买一个电火桶给您,即安全,又干净卫生。”母亲说:“我就用这只火桶,你忘啦,你小时候离了这火桶还不照呢。”
我看那只火桶,有些年头了,泛着古色古色的桐油色,圈口被磨的光溜溜的,箍的非常结实。母亲细心的擦洗着火桶,像是在照料一件宝贝。这只火桶至少有五十年历史了,是先父找董木匠做的。董木匠是父亲最好的朋友,也是这一带最好的木匠,不光会做床柜桌椅,还会做澡盆、水桶和火桶。他看到父亲家徒四壁,一到冬天,孩子们冻得没处躲藏,就到山里找了水杉木,给父亲做了这只火桶。
董木匠像是一个箍桶大师,他把长条的木头刨成光滑的弧形木片,再把每一片弧形拼在一起,在横切面钻眼,用竹钉连接,然后合拢成一个完美的火桶。给圆桶安底是整个制桶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工序,对工艺尺寸要求之精确容不得半点马虎,这是董木匠的绝活,想想看,一块由木片和竹钉拼接成的圆木板成为桶的底部,不松垮,不掉脱,就像天然生成的那般严丝合缝,这得需要多么精巧的技艺才能完成啊。
桶做好了以后得打上箍。这只火桶有半人高,要打两道箍,一上一下,这样火桶就不会散板了。桶箍需用青竹篾来编,父亲从竹园里找到青竹子,他自己剖成篾条,这种蔑条韧性强,不易断裂,用了好多年也不会坏。
这只火桶是父亲和董木匠友谊的象征,也是我童年的乐园。火桶下面摆着一只陶火钵,钵里是灶底的草火灰和木炭,中间是一层木头做的桶栅。母亲摸着火桶说:“小时候,你最喜欢呆在里面啦。有一次,衣服不小心掉到火盆里,起火了,差点烧坏你呢。”母亲的回忆让我的思绪回到小时候,小小的我坐在桶栅上,吃饭、写字、听广播,消磨了许多冬日时光。
到淮南上学工作后,离母亲越来越远了,特别是成家后,许多琐事缠身,回乡的次数一年比一年少。儿子三岁的时候回乡过年,那年正好是雪灾之年,到处滴水成冰,老家没有暖气和空调。母亲就把他放到火桶上,上面还盖上了毛毯,木火桶里散发着特有的草木味道,暖暖和和的,不一会就驱走了严寒。儿子很喜欢这种味道和温暖,不哭也不闹,还高兴的背古诗给母亲听,母亲很欣喜,只夸乖孙子。
到内蒙古工作后,冬天很漫长,朔风从西伯利亚平原卷来,常常能冷到零下三四十度,在户外,只要衣衫穿着薄一点,冷风就灌进来,皮肤感觉像冰冻的小刀子在割,一点不含糊。但这里十月份就开始供暖了,室内是温暖的。每次打电话给母亲,她总是焦急的问:“内蒙冷吧,多穿点衣服,回去后要用热水泡泡脚,你那里要是有个火桶就好了。”
多少次梦见,在一个冬夜,我坐在火桶上,在微黄的煤油灯光下,母亲在纳着鞋底,听她一遍一遍讲古老的故事。她说:“从前,有个穷人,到了年关,家里没米吃了。他就想了个办法,在一个下雪天的晚上,用稻草做了一个三尺长的草鞋,在雪地上走出巨大的脚印,一直朝向富人的家里。富人第二天见到这个大脚印吓坏了,以为是天神怪罪,不知怎么办才好。这时穷人说有办法,叫富人准备做一个巨人馍馍,头有巴斗大,身长八尺,脚有鞋印那么大,来祭天神,就可以消灾免祸。富人照做了,穷人就靠这个大馍馍度过了难关。”我觉得这个故事真好听,央求母亲再讲个好听的故事,但母亲就这么一个故事。
我说:“妈,你再给我讲大草鞋的故事吧。”
母亲笑着说:“你都多大人了,还听小孩子的故事。”
我说:“再讲一遍吧。”
母亲就开始讲故事,还是与四十年前的故事一个样,我就这样听着,听着,靠在火桶边睡着了。
登录淮南查查网客户端,分享美好心情
2人点赞
阅读全文  

阅读 7390   评论 4

精选留言
写留言
精彩推荐
打开淮南查查网,查看更多精彩内容
提示信息

Ps:啊哦~只能在客户端里面玩哦~

提示信息